close
節錄自東方日報,2012-6-29
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(FDA)週三批准商品名為Belviq的減肥藥上市,這是FDA自1999年以來首次批准新減肥藥上市。
綜合報導,這款新藥由美國阿雷納製藥公司研發,主要成分是氯卡色林鹽酸鹽(lorcaserin),適用於身體品質指數(BMI)30以上的癡肥成人,以及BMI超過27、至少罹患高血壓、二型糖尿病和高膽固醇等問題的超重人士。
BMI是國際上衡量人體胖瘦程度,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常用指標。其計算方法是體重(公斤)除以身高(公尺)的平方,超過25為超重,30以上屬肥胖。
這種藥物的原理是刺激服用者大腦,幫助他們在進食較少的情況下,就產生吃飽的感覺,從而達到減肥作用。
阿雷納製藥公司向近8000名超重或癡肥者,作3項為期一至兩年的臨床試驗,所有測試者均減少日常熱量攝取並輔以運動。當中一批人服用氯卡色林鹽酸鹽,另一批則服用沒藥效的安慰劑。
一年後資料顯示,服藥者平均體重減輕約6%,服用安慰劑者體重減少2%至3%。雖然被美國醫學界形容為「減肥作用不大」,卻被視為美國醫療系統治療減肥的新武器。
可致頭暈記性差
而試驗顯示,其副作用主要有頭痛、疲勞、噁心、口乾、記憶或專注力減弱等,糖尿病患者還容易引起低血糖。
FDA表示,新藥正式上市販售後,阿雷納製藥公司除必須進行6個後續研究,其中包括新藥是否增加心臟病與中風風險。
FDA也指,若是持續服用12周後,並未成功減重5%,則須立即停用。此外,孕婦及正在哺乳中的女性也不可服用。
2010年,FDA曾拒絕此藥申請,原因是老鼠服用超正常劑量6倍的藥物後,乳癌及腦癌風險增加,並憂慮可能引致心瓣問題。
FDA專家組其後分析早期臨床結果後認為,人類致癌風險微不足道,而且其藥理有別於被禁的芬芬(fen-phen)減肥藥,應不會出現芬芬的心瓣問題,在今年5月建議FDA通過此藥。
自從瑞士羅氏藥廠出品的減重藥羅氏鮮(Xenical)於1999年獲FDA核可後,美國就再也沒有新的減重藥問世。
癡肥成年人逾3成
儘管FDA知道數百萬美國人對於減肥藥躍躍欲試,但基於安全問題以及過去藥物致死病例,因此設下超乎尋常的高門檻。但鑑於美國人肥胖問題嚴重,造成的公衛與經濟支出攀升,FDA通過新減重治療的壓力也日增。
美國目前1/3成人癡肥,另有36%超重,令糖尿病及心臟病等與肥胖相關的疾病日益嚴重。全國用於癡肥相關疾病的開支高達1470億美元(4688億令吉),相當於國防開支1/5。
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(CDC)上月發佈預測報告稱,按發展趨勢,到2030年美國肥胖人口的比例,將從目前的約1/3上升至42%。
隨著肥胖人口上升,減肥藥物更是需求殷切。目前,只有羅氏鮮是唯一獲FDA批准的長期服用減肥藥,令美國醫生幾乎無藥可用。但1990年代安非他命類減肥藥物「芬芬」傳出上百宗心瓣問題個案、甚至有人死亡,FDA於1997年勒令回收後,審批藥物的門檻自此也顯著提高。
多款新藥有望獲批
藥廠研製新減肥藥也步步為營,恐新藥一旦出現嚴重副作用,隨時面臨巨額索償。
藥廠開發減肥藥失敗的個案屢見不鮮,例如法國賽諾菲安萬特藥廠鑑於減肥藥利莫納班(rimonabant,也稱Acomplia)可引致抑鬱或自殺傾向,4年前中止研究。
2010年,美國雅培公司因減肥藥諾美婷(Meridia)有導致心臟病或中風風險,於是回收此藥。
此次獲批的Belviq雖然藥效「輕微」,但美國醫學界認為,FDA至少為減肥問題「認真踏出第一步」。預料稍後還有2至3款減肥藥可望獲批,包括美國一家小型製藥商Vivus的減重藥,有望7月中旬前通過FDA審核。
飢餓飲食法 疑害死智障女
美國癡肥問題嚴重,增加患心臟病風險,一名華裔醫生疑提倡飢餓飲食法保護心臟,導致一名跟從其法的母親矯枉過正,餓死16歲了智障女兒。涉事醫生否認與事件有關。
密歇根州智障少女貝裡本月15日於家中死亡,死時僅得40磅(18公斤)。其38歲母親埃邦利被指謀殺女兒被捕,貝裡的祖母更指埃邦利多年來讓女兒捱餓。
近日美國傳媒指出,事件或與埃邦利的朋友、一名鐘姓華裔心臟科醫生有關。他曾出書提倡保持飢餓感的健康飲食習慣,鼓吹每天只需吃合共兩磅(900克)食物,即正常美國人每日食量的一半,便可以保護心臟。
鐘姓醫生承認認識埃邦利,也曾到監獄探望她,但否認與事件有關。他指提倡保持飢餓感,而非鼓勵人捱餓,質疑埃邦利因無力照顧智障女兒而因此出事。
全站熱搜